物尽其用,则百事成;人尽其才,则万事兴。
随着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号角的吹响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推进,达州求才之渴,拳拳见真情。2020年,达州市以“达州英才计划”为统揽,纵深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积极构建人才引进、培育、使用全链条工作体系,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0.02万人,人才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和引领力日渐增强,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氛围日益浓厚,全市人才工作正蓬勃发展。
革新政策 提升竞争优势
为破解人才总量不足、优秀人才难引难留、人才优势转化不明显等困局,达州市制定出台高层次人才在达创新创业“八条措施”、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十二条措施”等政策措施,从成果转化、科研服务、平台建设、队伍建设、精细服务等方面提供一揽子个性化支持政策,引进郑绵平、张永生等微玻纤、锂钾开发、文旅融合等领域高层次人才800余名,“高精尖”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动能有效增强。
“达州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区位地域、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资源等条件与国内发达城市和省内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相比不占优势,引人难、育人难、留人难“三难”问题较为突出,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达创新创业,就必须解放思想、突破常规。去年我们出台了‘人才新政十条措施’,拿出真金白银引才揽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我们在此基础上,又出台了支持高层次人才在达创新创业等政策措施,着力提升人才政策比较优势,有效激发了人才和用人主体‘两个积极性’。”达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到。
2020年10月23日,“达州英才计划”西安专场引才活动成功举办,在了解达州人才发展环境、人才激励政策后,在场西安学子纷纷表示:“达州引才活动诚意满满,招聘岗位‘含金量’高,激励待遇优厚,而且从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了多样的政策保障,希望现场能够找到心仪的岗位,有机会到达州工作”。正是有了政策的“加持”,过去一年,达州市组团赴北京、上海、成都、重庆、西安等地开展引才活动6次,吸引4000余名硕博人才报名,创历年新高。
创优平台 丰富创业载体
引才不是目的,用才才是关键。达州市把打造干事创业平台作为引才用才的重要手段,加快构建校企地开放合作、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平台,积极为各类人才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和施展才能的舞台,不断丰富创新创业载体。
过去一年,达州市与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汕头大学等13所高校科研院所新签订人才战略、项目合作协议,与四川泛美教育、辽宁方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有效引导创新资源、人才资源向达州聚集,联合共建华西达州医院、华西达州妇女儿童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达州分院等医联体,建成玄武岩产业研究院、全国首个苎麻产业工作站等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214个,其中省级以上40个,联合开展重大科技创新研究项目30余项,获发明专利14件、实用新型专利64件,研发新型工艺3项、新型产品2个。
同时,达州市探索“人才飞地”引才聚才新模式,在北京市、深圳市试点建立达州·通川(北京)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万达开-清华i-Space达州异地孵化器等“人才飞地”,探索“研发孵化在异地、转化落地在达州”引才新路径,创新构建“本地有园区,异地有飞地”聚才用才双引擎,成功引进北京厚方通达、太和健康等8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控制博士团队等3个创新团队入驻,集聚专业技术研发人员60余名。
此外,达州积极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围绕人才共引、平台共建、资源共享,联动万州区、开州区成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职教、科技“三大联盟”,联动开展西安专场引才活动,建立高端人才服务跟随机制,深化推动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据悉,万州、达州、开州三地组织部门建立了万达开人才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商议制定人才协同发展重点任务清单,以“项目式+清单制”推动落实人才一体化发展事项。
突出导向 强化人才供给
2020年,达州市坚持以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引,突出需求导向,为高质量发展集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的创新力和承载力。
在2020年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两院”院士四川行活动中,达州市积极承办能源化工与生态环保专题对接会,邀请郑绵平、孟安明、张远航3位院士,以及汪华林、张永生等10余位专家来达考察调研,现场对接企业人才、技术需求。四川巴人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与郑绵平院士团队签订锂钾产业园院士合作协议。
“正是有了政府搭建的平台,我们才能有机会与郑绵平院士面对面交流,并成功签订合作协议,我们相信在郑绵平院士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成功打造锂钾产业原始创新策源地和建设西部新能源锂盐-钾肥科技创新与绿色开发高地”。四川巴人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到。
过去一年,达州市围绕“6+3”产业发展人才、技术、项目等需求,先后举办中国(达州)玄武岩纤维产业高峰论坛、中国·达州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邀请3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商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新路径、共谋中医药产业大发展,成功引进四川大学叶光斗、西南交大周祚万、占玉林及西南石油大学武元鹏等8个玄纤产业科研团队,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增至310名,其中院士13名。
暖心服务 优化发展生态
吸引人才,更要留住人才。2020年,达州市深化实施人才服务“三大工程”,着力构建“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生态,让人才来达顺心、在达开心、留达放心。
实施人才“安心”工程,出台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医疗待遇服务两个实施方案,提供子女入学优先择校,以及就医绿色通道、特约门诊、干部病房等“亲情式”服务,让高层次人才及子女在达州享受最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
实施人才“安业”工程,深入推行“达州英才卡”制度,发放首批144张“达州英才卡”,整合22个部门资源,成立“人才服务团”,设立人才服务一站式窗口,开通高端人才精细化服务平台,推进线上+线下服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出行、参观旅游等15类26项精细服务。
实施人才“安家”工程,新建“拎包入住”人才公寓152套,加快建设600套高品质人才公寓小区,切实解决广大人才后顾之忧;出台达州市住房公积金支持高层次人才引进试行办法,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80万元住房公积金贷款优惠支持。组织开展青年人才联谊活动4场,举办人才沙龙等交流活动20余次,为300多名达州单身青年人才搭建交友沟通、共同成长的平台,目前已有165对青年人才成功组建幸福家庭。
“市上针对我们引进硕博人才出台了公积金贷款优惠政策,最高可以贷到80万元,对我们刚参工的人来说非常实惠,买房的压力也小了很多,我准备年后贷款买房,在达州安家。”2019年引进硕士研究生蒋说对达州出台的公积金贷款优惠政策赞不绝口。
“我是山东人,来达州工作8年了,留下来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感受到达州对我们引进人才的关心和重视,今年受疫情影响,我准备留在达州过年,市委市政府为我们每一名留达过年的硕博人才都准备了一份过年礼包,真的非常暖心。”2012年引进硕士研究生王开仓说到。
一组组鲜活的数字,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展现着达州人才工作的累累硕果,鼓舞着全市各界人才的拳拳志气。当前达州正面临国际国内发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迎来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百年未有之新机遇”,这些机遇既是达州加快发展的机遇,也是广大人才追逐梦想、施展才能的机遇,达州正成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沃土和群英荟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