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先锋
|
四川组工网
|
共产党员网
|
返回联盟首页

达川区:坚持党建引领 走实教育优质发展“鼎兴之路”

2020年12月25日来源:达州先锋点击34260

达州市达川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鼎兴之路”为总路径,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多措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区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创建省级以上特色(示范)学校13所,市级以上文明校园22所。

稳稳守住“心”这一宗旨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成立区委教育工委,统筹管理188个学校(单位)党组织(党委7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169个),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工作法建设,实验小学“五正”党建文化和逸夫小学“红烛耀辉・仁礼铸魂”党建文化成为全市党建示范品牌。5个党组织受到省委表彰、25个党组织受到市委表彰。

二是规范党员发展。严把党员入口关,教科系统现有3254名党员教师,占教职工的32.55%。常态运用学习强国APP、专题培训等方式,提升能力素质。建立“双培养一输送”机制,公民办学校均实行书记校长“一肩挑”,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中,党员占82.3%。

三是严肃政治生活。深入实施“红烛党建”领航工程,制定12张党建工作任务清单,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多样化开展“党员活动日”“讲党课赛党课”活动,遴选优质微党课26堂,2堂课获市级奖。

牢牢扭住“人”这一关键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一是转变人的观念。印发《学校管理干部聚焦主业深入教学一线的通知》,推动校长聚焦主业深入教学一线,树好尽职担当“风向标”,校长每周任教课时达到专任教师1/3以上或不少于4课时,听评课不少于2课时。建立常态化联合治理工作机制,定期和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营造“校长出思想、副校长出思路、中层干部出举措、教师出行为”的质量提升氛围。

二是提升人的能力。校长带头示范,每学期至少承担1次公开课、专题讲座等,每学年至少撰写1篇高水平教研文章,带领教师成长进步。通过各级各类优质课、技能比赛提升青年教师基本功,77节课获省级优课、92节课获市级优课。加强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形式,2020年,全区所有校(园)长参加跟岗研修,对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和负责教学教研的督学开展为期5天的教学管理干部培训;组织1.28万人次参加市、区级培训,实现“城乡教师同教同研同进步”。 

三是促进人的发展。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抓好副校级干部提质、中层干部提高、班主任队伍提效、骨干教师队伍提升,坚持“两个优先两个不用”,主动搭台子、架梯子、给位子。2020年选拔23名新任校级干部,不断充实想干事的干部队伍。鼓励教师人人争当“名师”,常态开展“名师送教”“名师讲坛”“名师带徒”等活动。目前,全区有正高级教师5名,省级教学名师6名,特级教师10名,省、市级骨干教师808名,30岁以下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和优秀学科带头人58名。

紧紧抓住“课”这一纽带

助推教研教改提质

一是立足教研提质量。突出教研先导地位,加强学科集体活动,促进教学研究由少数人向全员化转变、个人单干向集体合作转变。建立完善课题研究机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发挥学校教务处、教科室作用,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开展教研组学习,把每一位教师融入到学校教研中。近年来,课题研究获市级教育成果奖91个、省级奖9个。

二是立足课堂优管理。将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有机结合,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方案、任务模块、思维碰撞、课后反思、考核反馈防止集体备课流于形式。通过相互听课、推门听课等方式,对课堂各环节逐项点评、逐项反馈,倒逼教师规范课堂教学。杜绝“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指导教师建立“错题档案”,每月组织力量检查,杜绝作业批改随意性。制定培优补差计划,持之以恒抓实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做到培优要定时、补差要随时,同步将反馈情况纳入教师年度考核、评优晋先。

三是立足过程促发展。扎实开展“教学六认真”大检查确保教师课前准备充分到位,反复预演、预判,严格把握课堂节奏进度,合理运用各项教学设备,杜绝一支粉笔写到底、一个课件翻到底、一篇课文念到底。提倡校长带头每周至少推门听课2节,校级干部随时、随机、随堂听课,指导教师专业成长。将教学反思、教学评价纳入学校管理考核体系,及时总结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狠狠盯住“质”这一目标

全面强化五育并举

一是突出德育实效,彰显价值引领。聚焦“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五大重点,构建德育工作体系。22个班集体、183名学生干部、230名学生获国家(省、市)表扬。三里小学《同心同行、聆听花开的声音》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二是提升智育水平,强化核心素养。强化以中层干部为关键的学校教学、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学科教学,建立班级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定期召开学生会、家长会和科任教师联席会,分析教学质量,商定教学策略,最大限度调动各方积极因素。近年来,中考A+上线人数、本科上线人数实现“七连升”。全区参加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大赛,累计获国家奖33项、省级奖178项。

三是强化体育锻炼,树牢健康意识。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作为重要突破口,协调发展田径、篮球、乒乓球、排球、曲棍球等运动。投入9000余万元建成21个足球场,成功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0所,组队参加国家级比赛百余场,已向省队、国家队输送足球人才10名。

四是增强美育熏陶,提升审美素养。依托全区13个乡村青少年宫、17个书画工作室,因地制宜开发艺术课程,义务教育阶段音乐、美术课时占比达11%,连续举办11届全区中小学艺术节。城南学校摄影作品《故乡的河》获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逸夫小学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五是加强劳动教育,提高劳动意识。依托96个志愿服务分队,开发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开辟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助力活动、社区志愿服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等系列活动,让劳动经常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