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先锋
|
四川组工网
|
共产党员网
|
返回联盟首页

《人民日报》报道我市积极回引农民工返乡创业

2019年11月18日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点击700

“90后”大学生文森是广西兴业县北市镇兴福村人,2017年大学毕业后,他为了心中深埋已久的“田园梦”返回家乡,承包土地种起了玉龙草和香水柠檬树。在广东做电商业务的堂弟回乡帮文森创建了网店,开拓销售渠道。经过不懈努力,2018年文森共销售玉龙草5000多斤、香水柠檬树800多株。文森说,“现在累计有12户贫困户跟着我一起种植玉龙草和香水柠檬树,明年我准备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带动村里更多人实现增收。”

 

曾在深圳市务工有着优厚待遇的“90后”罗丹,是四川省达州市渠县文崇镇石湾村人,两年前受家乡优惠政策吸引回村创办聚发农民专业合作社,投资流转山地1500亩,引进台湾优质水果——红心火龙果大面积试行“南果北种”。经过精心培育,目前该水果成功“扎根”石湾,带动当地贫困户实现了稳定可持续脱贫。罗丹也被乡亲们推选为村主任助理。

安徽省肥东县响导乡宋盛村的“90后”小伙司武胜,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创业率先脱贫致富,靠着养殖鸵鸟,实现了年纯收入百万元。

目前,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0亩,总投资六十余万,养殖鸵鸟近百只及其他珍禽十余种(鸸鹋、大雁、珍珠鸡、黑天鹅、火鸡、五黑鸡等)。项目计划投入资金200万元,预计年收入840万元,截至目前,项目建设已完成约60%。他们还带动村内贫困户或其他农户一起养鸵鸟,共同致富。

今年25岁的彝族女孩龙恩碧出生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雨冲乡金星村。2017年,受惠于国家扶贫政策,龙恩碧一家迁入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的奢香古镇。2018年龙恩碧大学毕业后回到奢香古镇,筹集10万元开起了自己的彝族服饰店,并与搬迁群众中的“织缝能手”合作,为服饰店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手工服装、饰品等进行销售,深受游客的喜爱。

29岁的张发松是重庆市巫溪县天元乡一名“90后”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18年12月,得知自己的家乡正大力实施产业脱贫,张发松放弃了在江苏泰州的事业返乡,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巫溪县宝红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10余亩,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30余名村民就业,全部建成投产后可达到12万袋的食用菌种植规模。

经过不断摸索,张发松的第一个食用菌生产大棚在今年9月中旬开始出菇了。张发松打工九年第一次回家过了国庆节,他把小小的“丰收”作为节日的献礼。

1990年出生的冯欢是土生土长的宁夏盐池人,2012年从宁夏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收入稳定,前景可观。但他一直放不下家里的父母长辈,于2015年10月返乡,通过技术入股加入刚筹建不久的宁鑫生态牧场,饲养滩羊。冯欢加入宁鑫生态牧场后,对牧场从跑道建设、羊舍规范化、饲草配方、科学化养殖等方面进行了较大提升。牧场还吸收周边300多户滩羊养殖户加入,成立产业化联合体。养殖户加入后,单只羊纯利润增加80元到130元。目前,宁鑫生态牧场有1100亩地,存栏6000多只羊,2018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对于未来,冯欢说:“我有一个小目标,就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一个农村服务站,在防疫、治疗等方面为农户和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让家乡百姓走上致富快车道。”

出生于1991年的于学冬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洪官屯镇姜于村村民。2011年于学冬毕业于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学习汽车运用专业。曾经在市区家电公司上班,2016年辞职开始回家创业,曾经干过电动车加工,后涉足太阳能浴房加工生产,2017年8月成立了山东昕万沣工贸有限公司,现有职工17人。今年6月,于学冬在网络上经过朋友介绍开始转型,借助国家“厕所革命”的商机,开始加工生产移动厕所,然后在网络上开店销售,没想到,这一做法让这个“90后”大学生迎来了创业商机。来自秦皇岛、西安、青岛、潍坊、广州等全国各地的订单电话不断。从起初每天加工10套,发展到现在每天生产30套移动厕所,一个月盈利6万多元。

一项返乡创业专题调研报告显示,返乡创业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19—34岁,其中,29岁以下的“90后”人数最多。“90后”正在成为返乡创业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

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越来越多有梦想、有能力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曾经在城市学习、工作的他们,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回到家乡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也使乡村这片热土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