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先锋
|
四川组工网
|
共产党员网
|
返回联盟首页

大竹县:打好“党建牌” 念活“脱贫经”

2019年04月02日来源:达州日报点击973
“我能回家乡发展,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是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篇有关大竹县‘回引在外能人,助力农村发展’的报道……”3月18日上午,荣获2018年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的大竹县杨通乡阳光村党支部书记唐小佩,谈起自己回乡创业的初衷,侃侃而谈。

作为四川全省88个、秦巴片区34个贫困县之一,人才资源匮乏、人才外流严重等现象是阻碍大竹发展的一大拦路虎。

“为了汇聚优秀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我们以党建为引领,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以人才的聚集、培育、使用和保障为突破口,创新实施了‘能人助村’‘归雁经济’等一系列机制措施,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做大做强了苎麻、香椿、糯稻、白茶四大产业名片。”市政协副主席、大竹县委书记何洪波介绍到。

2014年初,回到家乡的唐小佩投入资金800万元,在杨通乡阳光村流转土地385亩,创办了大竹县太阳花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太阳花食品有限公司,开启了她“回乡带老乡,创业富一方”的全新人生征程。

2017年初,唐小佩在大竹县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中,以高票当选为杨通乡阳光村党支部书记。同年,其经营的合作社也实现收入626万元,解决周边村民务工百余人,带动72户贫困群众发展起了小果园、小菜园、小禽园、小池园。

看着唐小佩的成功,许多在外能人的心也被搅热了,而优厚的扶持政策更是让他们吃下了“定心丸”。如今,越来越多返乡能人加入到回乡创业的队伍中来。得益于他们的加入,大竹县的扶贫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

目前,大竹县通过采取“高位嫁接”派精英、技能比武挑“骏马”、登门拜访“引能人”等方式,选优配强443名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回引115名致富能手、优秀退伍复转军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并向294个非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实施贫困村选派帮带模式,1个村党支部培育5名党员示范户,1名党员示范户带动5名贫困户,集中打造1个党建连片扶贫示范片,培育壮大72个党员精准扶贫重点示范项目,建立村村、村企、村居等11个联合党组织,示范引导893名贫困群众发展优质果蔬茶等3.69万亩,带动113个村集体经济增收。目前,70个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28.4万元。

“要想通过‘人才红利’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就要把回引的人才留住、聚集的人才用好。”大竹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炼表示。

怎样才能做好后续人才保障呢?为此,大竹县出台了《大竹县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决胜脱贫攻坚活力七条措施》等一系列激励机制,从选拔、提能、管理、关怀、保障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财政每年新增预算3000余万元,着力解决基层党员干部的后顾之忧,激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投入脱贫攻坚干事创业激情。迄今,该县已对364名工作务实、成绩突出的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予以提拔重用。

同时,大竹县还紧扣“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的发展思路,聚焦“一核三治”,引导乡贤能人参与到“竹之声”宣讲、农民夜校教学、“感恩奋进”教育、产业技能培训、村组“四议两公开”等活动中,切实发挥“能人助村”作用,夯实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影响力和有效性。

人才的聚集,不仅夯实了农村党建基础,还给农村带来了先进的发展理念和新的发展模式。“我家投入资金5万元,有12年分红期,总的算下来,可净赚8万多块钱,还不用出劳力呢。”石河镇前锋村贫困群众李克友一脸写满幸福。

效益是最好的老师。“面对新兴产业,群众观念从拒绝到观望再到现在充满期待,这些转变都是实实在在的效益带来的。”面对脱贫攻坚任务,退伍不褪色的罗涛,主动请缨到石河镇前锋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外出考察和实地论证,在村里建起了达州市第一个光伏发电产业基地。探索出“党支部+贫困户+公司托管”的发展模式,吸引了贫困群众争先入股。

一花引得百花开。精准扶贫的春风吹遍了大竹县的三山两槽,全县基层党组织乘势而为,纷纷为当地群众探索出一条条脱贫奔康之路。

大竹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最长效的发展机制,围绕30万亩优质苎麻、10万亩糯稻、11万亩香椿、4万亩白茶特色产业基地,采取“特色产业+”“股权量化”“新型经营主体带动”等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引导群众通过入股分红、基地务工、自主发展产业等方式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稳定收益“多元化”。